高中语文常见知识点范文篇1
那么,高考文言文翻译涉及哪些知识点呢?简单地说,有词义、句式和语法三个层面的,知识点。
词义层面主要指通假字、一词多义、古今异义、偏义复词等。
句式层面主要指固定结构句式、判断句式、被动句式、省略句式和倒装句式等。倒装句式又包括谓语前置、宾语前置、定语后置、介词结构后置等。
语法层面主要指修辞和词类活用等。词类活用包括:名词作状语,名词活用为动词,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;动词活用为名词,动词的使动用法;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,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。
但在具体翻译题中,上述知识点往往是叠加出现的,为便于说明问题,下列对各例高考真题的解析,选取的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知识点。
(1)贷公钱数十万劳军,没后,亲吏鬻器玩以偿。(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,死后,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。)(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1①题)
(2)贷而流之,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,且以守仓库。(陈公宽恕了他,将他流放,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,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。)(2011年高考江苏卷第8③题)
(3)君若将欲霸王、举大事乎?则必从其本事矣。(您想要称霸诸侯、成就一番大事吗?那么就一定要从根本的事情做起。)(2011年高考山东卷第13③题)
(4)耕者,不复督其力;用者,不复计其出入。(耕种的人不再督责尽力耕种,消费者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。)(2010年高考湖北卷第13②题)
[解析](1)至(4)句,对考点的考查主要涉及了词义层面的知识点。(1)句中,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“没”代替“殁”,即是“通假”,意思是“死亡”。(2)句中,“贷”词义很多,如“借”、“推脱”、“宽恕”等,而此例应是“宽恕”。(3)句中,“霸王”、“本事”是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语,但意思和用法与古文已经不同,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,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,即所谓“古今异义”。我们不能以今释古,应分别翻译为“称霸诸侯”和“根本的事情”。(4)句中,“出入”是一个偏义复词,由两个意义相反的语素构成,偏义在“出”,“支”是衬字,只起到构词的作用,在具体翻译时应取其所偏的义项。
(5)治中策蹇驴,时犹布衣,见先生风神高简,问日:“得非吕微之乎?”(陈治中骑着一头跛脚毛驴,当时他还是平民,见吕徽之先生风采神态高洁简约,就问到:“莫非是吕徽之先生吧?”)(2011年高考四川卷第11②题)
(6)彼之为剁不亦翦翦乎?(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?)(2010年高考北京卷第8题B项)
(7)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,抑吾妻之助也。(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、地位高低而焦虑,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。)(2010年高考江苏卷第8②题)
(8)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,常不见听信。(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,一直不被听从信任。)(2010年高考山东卷第13②题)
(9)此辈迫饥寒为盗,抚之甚易,迫即走楚壤藉寇而。(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,安抚他们很容易,如果威逼,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。)(2011年高考重庆卷第11①题)
(10)灌至,乞入见,不许,而令控守西隅。(何灌来到,请求入见,皇上不允许,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。)(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7②题)
(11)尧咨讽转运使出公,不使居府中。(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,不让他留在州府。)(2010年上海秋季卷第19①题)
(12)甚矣吾贫可知也。(我的贫穷超乎寻常,就可以知道了。)(2010年高考江苏卷第8①题)
(13)皆汲汲于名,而唯恐人之不吾知也。(都急切地追求名声,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。)(2011年高考天津卷第13③题)
(14)勿惧以罪,勿止以力。(治理百姓的人,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,不要用强力F-g-~百姓。)(2011年高考山东卷第13①题)
(15)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,狱久不决。(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,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。)(2010年高考上海秋季卷第19②题)
[解析](5)至(15)句,对考点的考查主要涉及了句式层面的知识点。(5)句中,“得非……乎”是表示揣测语气的:固定结构句式,语气比较委婉,应译为“莫非是……吧”。(6)句中,“不亦……乎”是表示反问的语气固定结构句式,应译为“不也……吗”。(7)句是用“一…者,……也”表示判断。文言文判断句式也常用“也”、“者”、“者也”、“为”等表判断,还有的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,对主语进行判断。(8)句中,“常不见听信”是以“见”为标志的被动句。(9)句中,“此辈迫饥寒为盗”虽无被动标志,但含被动意,应译为“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”。(10)句中,在翻译“不许”时应在其前补出省略的主语“皇上”。(11)句中,“不使居府中”省略了介词宾语“之”。(12)句中,“甚矣吾贫”为主谓倒装句式,即“吾贫甚矣”。(13)句中,“不吾知”为宾语前置,即“不知吾”。(14)句中,“惧以罪”“止以力”为介宾短语后置,即“以罪惧”“以力止”。(15)句中,“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”为定语后置,“者”是定语后置的标志。
(16)天既讫汝元命,我朝实代之。汝爝火馀烬,敢与日月争明邪!(上天已经要终结你们元朝的命,我们明朝确实要取代你们。你们元朝就像火把将要烧完,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一样的明朝争夺光明呢!)(2010年高考全国卷I第11②题)
(17)入嵩山,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。乞其术,师事之。(申甫进入嵩山,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,向他请求学习本领,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。)(2010年高考山东卷第13①题)
(18)母徐衣其女衣,袖利刃行向池呼鱼。(后母慢慢穿上它女儿的衣服,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。)(2010年高考天津卷第12①题)
(19)吾为子新其亭,而更题曰“一柱”,可乎?(我为你新修那座这亭子,并重新命名为“一柱”,可以吗?)(2011年高考北京卷第5①题)
(20)愈贤黯,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,遇黯加于平日。(卫青更加认为汲黯贤良,多次向他请问国家朝廷遇到的疑难问题,礼待汲黯超过平时。)(2011年高考全国卷第11③题)
高中语文常见知识点范文篇2
关键词:复习;实际;关系
中图分类号:G632文献标识码:B文章编号:1002-7661(2014)08-050-01
在这篇文章里,我想谈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。
一、要明确复习的系统
语文高考复习应从四个方面来抓,语文基础知识、现代文阅读、文言文阅读、写作,四者要统筹兼顾,这是没有疑问的。但前两个方面却很容易产生盲目性,于是一味加重负担、堕入“题海”。所以明确这两方面的复习系统,对提高复习效率是很有必要的。
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字知识两大部分。重点是语言知识。语言基础知识的复习,可分六个主要项目1、语音:包括汉语拼音方案的掌握和语音的规范化;2、语汇:包括字词形、音、义的准确掌握和恰当运用;3、语法:包括对语句的结构分析和对常见病句的识别修改;4标点符号:要了解常见标号、点号的表达功能,并熟悉常见辞格的用法,善于根据表达需要变换句式;5、语言运用的清晰、连贯得体:要避免索、消除歧义,要善于组织语序、做到衔接自然、语意贯通,要善于根据目的、对象、场合的需要恰当地遣词造句。
现代语文阅读,主要分两大项目。1、词句的确切认定和正确理解;重点是词句一般意义、特定意义和表达作用的确切理释;2分析和概括:层次的分析、内容要点的阐述、相同与相异的分辩、一般与个别的驾驭,以及抽象说明、归纳要点、提取共同点等。
明确了系统,对照历年高考试题加深对有关项目、要点的认识,这是复习的基本要求;发现薄弱环节,及时弄清有关知识、弥补缺漏,强化有关能力,这是进一步要求。这样,不仅可避免复习中挂一漏万,而且可以变盲目为有计划,变被动为主动,从而全面提高复习质量。
二、要注重实际应用
语文是工具,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应用,这是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,历年语文高考对这一点都十分重视。所以进行复习也必须把握住这一根本宗旨。
强调应用,不是不要求记住某些基础知识。比如语音、语汇的知识,其中必须准确记忆的东西就相当不少。类似这样的基础知识不仅要记准,而且要熟练掌握,否则谈不到应用。但在知识的复习中,一定要避免在某些名词术语上纠缠,比如何谓“借喻”何谓“借代”何谓“比喻论证”、何谓“类比论证”、何谓“句法”何谓“句式”等等。一定要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应用能力上。比如逗号、句号和分号就知识本身而言并不复杂,但在实际应用中常被用错,而且对意思的表达妨碍很大,这就必须给予足够重视。
实际应用的能力,一般都体现着某种综合要求。仍以逗号、句号为例,在实际应用中,或与句子结构分析有关或与消除歧义有关,或与阅读中层次分析有关,或与内容阐释有关也就是说,明确复习系统、划分若干项目,是为了便于查缺补漏提高效率,但切不可把每个项目孤立起来对待。必须注重各项知识的综合掌握。
强调应用,就要密切注意语言运用的实际。对实际生活(包括广播、电视、报刊杂志)中常出现的语漏,应有一定的敏感。比如“创(chuang)伤”误读为“(chuang)伤”,“曲(qu)折”误读为“(qu)折”,“参与(yu)”误读为“参(yu)”、“框(kuang)架”误读为“kuang架”等等,都是语音不规范问题。又如:他中了三等奖,人们络绎不绝朝他办公室里跑,问三等奖是个啥样,要看。他不以为然,给看(《小说界》94.6.198页)。分明是“不以为意”的误用。如果在复习阶段,对各种视听媒介也能多留心,不仅开阔了视野,而且对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和检测。
三、要处理好课本和课外练习的关系
自从实行“3+2”考试以来,人们产生了一种误解。认为高考语文既然不从课本上出题,课本就可以丢开不管了。这种作法很不妥当。
诚然,在课本以外多作一些练习确实很有必要,因为好的练习,能多方面体现“应用”,的要求。所以不作练习或练习太少、不利于提高语文能力。但完全丢开课本,对提高复习质量也是不利的。因为课本毕竟是学生学过的、比较熟悉的内容,而且尽管“3+2”的考试不从课本上直接命题,但它所考查的语音、语汇、语法、标点、修辞、句式、文言常用词等多方面的知识,大多仍包含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之中。
高中语文常见知识点范文篇3
关键词:文言文教学方法读写能力
中图分类号:G633.3文献标识码:C文章编号:1672-1578(2014)9-0106-01
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,文化灿烂。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记载着我们祖先在思想、科学、文化等方面的高度成就。今天,我们要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,要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就需要了解先我们的过去,继承这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,从中吸收其民主性、科学性的精华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。
《教学大纲》要求高中生应具有“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。”为了完成这个教学任务,高中文言文教学中,一部分同志把重心放在了课文的精讲深析上,不管是讲读课文还是课内外自读课文,大到每篇课文的中心思想、艺术特色、篇章结构、人物形象塑造,小到特殊句式、固定结构、词类活用等等,不厌其烦地讲,生怕哪一点讲不到、讲不深、讲不透。笔者认为这一部分同志精神可贵,但方法不妥,是本末倒置了。我们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。事实也证明,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学生,测试结果并不理想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:
1学生学习主动性缺乏的原因
一是学生学习是被动的。上课时思维处于抑制状态,这样就激发不了学习兴趣。时间长了,还会滋生懒惰情绪,有依赖,反正老师要讲的,自己是否主动学习都无关紧要。这样就使学生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。要是学生克服惰性,跳出怪圈,比较困难。
二是即使学生态度端正,学习认真,也会对教学内容分不清层次,抓不住重点,只能学到一些死知识,不能形成能力,因此遇到一些生疏的文章就老虎吃天――无从下口。
2让学生主动地积累知识,然后再着重能力培养
2.1做好十三个方面的知识积累
(1)异读词的积累;
(2)通假字的积累;
(3)常见古今同形异义字的积累;
(4)常见实词义项的积累;
(5)常见虚词用法积累;
(6)常见文言文固定结构及其意义用法的积累;
(7)常见句式的积累:①判断句;②被动句;③疑问句;④省略句;⑤倒装句:A.主宾倒装B.宾语前置C.状语后置D.定语后置;
(8)常见文言文修辞格的积累;
(9)作家作品积累;
(10)文体知识积累;
(11)名言警句积累;
(12)古代浅显常识的积累:①称谓②历法③官职④地理⑤科举制度⑥风俗礼仪⑦饮食器用⑧音乐文娱⑨文史典籍⑩目录辞书⑾作品名称⑿刑法⒀度、量、衡;
(13)一定数量诗、词、文的积累。
上述十三个方面均要求学生借助注释疑释和工具书自行归纳,如有错误或不足,教师再指正、补充。教师还应系统的印发相关内容以充实学生记忆的宝库,并且这知识的宝库应该一学生入学时就建立。
2.2注重五种教学方法的使用
(1)古今比较法。运用比较法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,拓宽学生思维空间,精准地获得知识,更好地把握阅读内容。教学过程中,字词句都可以对照比较,或同中求异,或异中求同。如对古今异义词进行比较,多音多义词比较,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进行比较。
(2)纲举目张法。凡是教材关键处,学生困惑处,就要言不烦,讲深讲透,使学生每课至少有一得,不留困惑。同时,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练习,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,做到学以致用,融会贯通。
(3)新旧结合法。新知识新技能的获得总是极易忘记,因此,讲课时必须启发引导学生回忆和唤醒旧知识旧技能,加强知识的连贯性,条理性,系统性建设。只有这样,学生才能触类旁通,举一反三,学有实效,越学越丰富,越学越深刻,越学越感,越学越有成就感。
(4)语境推断法。语境可以分为句子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,所谓内部环境是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。所谓外部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或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,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。如,①郦元之所见闻,殆与余同,而言之不详。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。根据语境推断,前一句中言解释为叙述,后一句中言解释为记载。
(5)规律总结法。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。文言文词语与句式的用法也是有规率可以遵循的。教学过程中,应当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引导学生系统地总结归纳知识,使之具体化条理化系统化,从而大大提高语言学习的质量和效率。比如宾语前置句当中有一小类是用之或是来提前宾语的。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归纳出来。
2.3引导学生归纳写作特点以指导鉴赏和写作
在十三个方面知识积累的基础上,要求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自学文章内容。重难点以题的形式提出,由学生讨论解决。分歧较大、难度很大的,再由老师点拨,引出答案。
还要充分调动学生,让其自行归纳写作特点,以提高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。高中课本所选取的文言文都是名家名篇,因而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这些宝藏,从中吸取丰富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。
【高中语文常见知识点(收集3篇) 】相关文章:
三年级日记精选6(整理3篇) 2024-08-25
我的日记精选(整理4篇) 2024-08-24
三年级日记精选[5](整理3篇) 2024-08-24
我的日记精选10(整理6篇) 2024-08-23
我的日记精选6(整理3篇) 2024-08-19
寒假趣事日记精选1(整理9篇) 2024-08-16
优秀日记[精选](整理5篇) 2024-08-12
沙堡的作文(整理4篇) 2024-09-02
高中语文常见知识点(收集3篇) 2024-09-02
优能中学教育(收集3篇) 2024-09-01